C4-AI大赛是面向全球高校各专业在校学生的科技创新类竞赛,鼓励大学生洞察行业、产业需求,产出能解决现实问题的人工智能创意应用,用AI为世界创造更多可能性。自2018年大赛创办以来,已有超过万名大学生参赛并提交创意作品。
往届选手在决赛答辩中演示作品
【资料图】
浙江大学求是特聘学者、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何钦铭表示,“浙江大学和百度已经连续6年合作举办C4-AI大赛,通过竞赛为大学生们提供了了解领先技术平台、培养人工智能创新应用能力的机会。”
浙江大学求是特聘学者、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何钦铭
C4-AI大赛在国内外高校产生了广泛影响,连续多年被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列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“全国普通高校学科竞赛排行榜内竞赛项目”,成为高校“国赛”之一。
《流浪地球》科学顾问下场指导,大学生为“AI+电影”开脑洞
本届大赛邀请《流浪地球》《三体》科学顾问、中科大数据研究院院长王元卓,《流浪地球》科学顾问、南方科技大学副研究员崔原豪担任大赛评委。
王元卓表示,C4-AI大赛是 “百度500万AI人才”培养计划的一部分,通过大赛“AI+X”的竞赛模式,参赛者一方面能提升人工智能实践能力,另一方面能找到技术与市场需求的连接点,成长为社会所需的AI人才。“科幻的意义之一,是让人看见未来的样子。而C4-AI大赛的举办,则是让同学们亲手设计未来。”
《流浪地球》《三体》科学顾问王元卓
崔原豪表示,“如果你要参与耕作,第一步就要把锄头挥进田里。想做人工智能的同学可以更多地参与相关实践和项目,参加相关竞赛,为今后的工作和发展打下坚实基础。”
《流浪地球》科学顾问崔原豪
C4-AI大赛扎根现实,鼓励想象的特点,获得《流浪地球》系列电影制片人、编剧龚格尔点赞,“如果没有现实的背书,科幻就没有真实的土壤。每年的C4-AI大赛都会涌现出很多具有科幻色彩的项目,中国AI的下一个爆款,说不定就在本次大赛的作品里。”
已经有多位同学摩拳擦掌,打算开发“AI+电影”项目。有同学透露自己将以“AI续写剧本”项目参赛,“我愿意免费送给《流浪地球3》,哪天他们写卡壳了,可以用我的系统找灵感。”还有学生大开脑洞,提出“基于人脸识别的防止拍摄现场摸鱼系统”。甚至有同学提出,如果自己拿了奖,愿意用奖金换《流浪地球3》中一个有台词的角色。
大模型时代,学生也能开发“杀手级应用”
本届大赛采用开放式命题,对学生创意“零设限”。值得一提的是,自今年以来,以ChatGPT和文心一言为代表的大模型产品频频出圈,引发了人们对利用大模型来推动产业发展的讨论。事实上,大模型的出现标志着通用人工智能到来,AI完成了从感知层到认知层的进化,不仅对传统人工智能而言是一场颠覆性的革命,还能够推动自动驾驶、蛋白质计算、机器人控制等领域的发展。作为大学生人工智能创意的孵化器,本届C4-AI大赛特别鼓励选手尝试大模型和AIGC方向,开发衍生应用,解决交通、金融、医学等领域问题。大模型时代的“杀手级应用”,也许就在大学生层出不穷的创意中。
本届C4-AI大赛分为赋能组、创新组和航天组3个组别。参赛者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,自行选择航天、工业、农业、医疗、文化、教育等应用场景开发人工智能应用。其中,赋能组参赛者的开发平台为百度EasyDL、百度BML、百度AI Studio;创新组和航天组参赛者的开发平台为百度飞桨。大赛于6月19日正式启动报名,初赛作品及材料提交截止时间为2023年8月15日,更多参赛信息可搜索“2023 高校人工智能创意赛”,登录竞赛官网了解。
2020年,为弥补国内AI人才缺口,百度承诺将用5年时间为社会培养500万AI人才。C4-AI大赛作为“百度500万AI人才”培养计划的一部分,与高校协同建立全方位的AI人才培养体系,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更便捷地获取AI知识,学习AI技术。截至目前,百度已经为AI行业培养了超过300万人才。
标签: